裴雪霞,女,汉族,1973年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麦玉栽培课题组成员,硕士生导师,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汾市高层次人才,山西省“金牌教师”,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领衔博士。
一、扎根农业,潜心科研
20余年扎根基层,锚定生产需求,带领团队集成新技术4项,获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二等奖1项,被遴选为国家主推技术1项、省主推技术2项、省主推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5项。
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小麦,耕层浅、犁底层厚、耕层悬虚、秸秆多,造成小麦吊根弱苗,壮苗难,抗逆性差,制定的山西省地方标准《水地冬小麦壮苗技术规程》,以规范化及“四适”播种为基础,以“冬水前移两增一减”为关键,以苗期病虫草综合防控为保障。被确定为2022年省农业农村领域主推标准,2018-2021年在临汾市、运城市累计推广594.4万亩,累计节本增效3.52亿元。2022年获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以水肥一体化走向大田粮食作物为目标,探明水肥合理促控基础上,集成了水肥一体化精准运筹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2021年6月16日《农民日报》头版以“让亲朋好友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报道技术应用情况,2023年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023、2024、2025年省主推技术、省有机旱作重点推广技术。
针对我省干旱少雨,小麦生育期降雨错位,旱地麦田肥力低、耕作粗放、伏期土壤蓄水少,产量低而不稳,集成的“旱地小麦一优四改探墒沟播绿色栽培技术”,2022年在遭遇最强秋汛晚播下,尧都区示范田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实收测产,亩产579.9kg,创山西省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是2020-2022年省主推技术,2023年省有机旱作重点推广技术,制定的山西省地方标准《旱地麦田休闲期整地技术规程》,被确定为2024年省农业农村领域主推标准。
二、不忘初心,科技助农
每年一百余天扎根服务生产一线,开展调研、进行技术服务,来自生产的实践经验是她服务和技术指导的底气。每年制定小麦、玉米播种、关键期管理和灾害预防补救技术措施5份以上,技术措施被《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刊登,指导农技人员、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科学生产。为方便农民学习掌握新技术,整理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明白纸、旱地小麦一优四改探墒沟播绿色栽培技术、夏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挂图,印成彩页进行宣传。
多年来,夏收前烈日当头,从4月份开始就带领研究生在小麦试验地取样、测定数据,直到收获,每年都有上百个试验小区要计产、数千粒重、分析化验养分含量;小麦收获硬茬直播玉米,到大喇叭口期后玉米田里特别热且不透风,但仍然坚持测定数据、取样、按照试验方案施2次肥料,直到收获,调查产量因素;承担小麦育种工作,从人工播种、杂交、选育单株、拔单株、脱粒、晾晒,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从不叫苦叫累,深深的热爱农业、扎根农业。
三、授业传道,立德树人
科研之余,裴雪霞每年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授课和观摩实训10次以上,主要讲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及玉米单产提升技术等,培训内容都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试验和经验得出的技术,十分接地气,且通俗易懂,很少从网上下载课件,大段的模仿别人,应付学员。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也为此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金牌教师”。
2015年开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合作培养6名硕士,其中4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2019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山西农业大学合署以来,裴雪霞成为农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导师,课题组共毕业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其中1名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立德树人,言传身教,首先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严以律己,克服自身因素,遇事多问多汇报,多与课题组老师沟通,其次做实验要仔细认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生们逐渐具备了科研工作者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和严谨的试验态度,学生们都说“在攻读硕士期间不仅学会了做科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
从2022年开始,裴雪霞在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担任领衔博士。2022年在公司基地建设115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标准示范田,获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带状复合种植)中荣获第四名,山西省“神农科技杯”首届大豆高产竞赛“晋豆王”特等奖。2024年建设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小麦季实收产量797.09公斤,玉米季实收产量1044.03公斤,实现周年两季超“吨半粮”,在《山西日报》和《山西农民报》分别以“科企好合作亩产超吨半”和“水肥一体化‘四优’抗逆高产技术”实现双季超“吨半粮”为题报道。
参加工作20余年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裴雪霞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笃定前行,在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等领域勤耕不辍,为持续研发轻简高效新技术、农业提质增效不懈努力,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巾帼担当。